第三十一章 与张良论道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何须言名字数:2107更新时间:24/01/25 18:52:37
不多时便有人将张良带了进来,同样带上镣铐固定在椅子上。
我仔细打量着张良,如今的张良年仅29岁,博浪沙刺杀嬴政时不过21岁,颇有些影视剧中少年诸葛亮的风采,只是同样受了不少酷刑,虚弱地快要坐不住了。
张良见我盯着他看,又看到刑中站在身旁,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对着刑中道:“又见面了,若不是你,嬴政早就死了。”
刑中闻言面无表情。
虽然刑中没见过张良,但他救下嬴政,张良藏在暗处,必然对他印象极为深刻。
张良见刑中没有回话,又转头看向我,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道:“想必这位就是二世皇帝了吧?”
我点点头:“能在21岁就谋划刺杀先皇,果然机智过人。”
张良嘴角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听说二世皇帝今年只有15岁,想必已经见过项羽了,能有如此胆量,二世皇帝也不可小觑啊。”
我没有答话,转而问道:“饿吗?”
张良应道:“良之所食,反秦之念也,皇帝不必忧心。”
我挥挥手,对刑中道:“准备两份饭菜,朕与张良一起用饭。”
刑中拱手出去准备,不久便带着饭菜回来了。
我下令将张良的刑具移掉,安排两张桌子对坐。
张良看着我问道:“皇帝不怕良暴起伤到皇帝?”
我笑道:“听闻你谋略超群,算无遗策,想必不会做这种没有胜算的事。况且如果朕那么爱惜自己的性命,今天也不会来见你和项羽了。”
张良听后拱拱手,便毫不客气地开始吃饭。
我看着张良问道:“你为什么要刺杀先皇?”
张良没有抬头:“暴秦无道,皆因暴秦皇帝暴虐,人人得而诛之。”
我摇摇头:“不对,你是为了你的故国、为了你的贵族身份,倘若如今天下是你韩国的,你张良位列三公,你还会刺杀韩国皇帝吗?”
张良抬头看着我,愤然道:“倘若我韩国统一天下,必然不会如同秦国一样使天下民怨四起。若是我韩国国君如此暴虐成性,良也不会眼看着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定会冒死上谏。”
“你说韩国不会同我大秦一样,那韩国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张良一怔。
韩国虽小,却有“劲韩”之名,尽管在几次变法中都没能如同秦国一样实现彻底的变法改革,但仍然为韩国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可韩国依旧是六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张良说道:“国君昏聩,不足成大事。”
我笑笑:“那你怎么能保证韩国或者其他五国统一天下后的君王不会仍旧昏聩?六国之所以灭亡,难道不正是他们不如我大秦?若是换作六国的君王来管理天下,未必有秦国强吧?”
“我曾听闻这样一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倘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不知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张良沉思道:“皇帝的意思是正是因为六国不爱惜自己的民众,所以才会灭亡?”
我点点头:“倘若六国的君王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比秦国对待自己的百姓更好,试问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国家怎么会轻易被攻破?要知道,六国灭亡仅仅用了十年不到。”
张良反驳道:“六国在未灭亡前或许对待百姓不是那么仁爱,但与秦国统一天下后对待百姓的苛政想比,难道不是秦政更为暴虐吗?皇帝可听闻‘苛政猛于虎’?”
“你所言有一定道理。”我开口道:“然而自大秦统一天下后,百废待兴,大秦现行法制可谓前无古人,必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法令。”
“但是你认为大秦施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天下百姓是好是坏?朕还是那句话,或许有些法令过于严苛,但与春秋战国乃至商周时的法制想比,秦法难道不是更适合大一统的天下吗?”
张良若有所思。
看到张良的表情,我继续说道:“况且现今朕已经着手减轻徭役、修改《秦律》,马上要颁发的制命会停止阿房宫、直道及其他宫室的修建,骊山陵也将在初春封顶,朕会仔细探讨不合理的法令,尽快做出改变。”
“朕愿意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待在朕的身边,为朕,不,为天下百姓出谋划策,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若是有一天你认为朕做不到,你随时可以走,朕绝不会阻拦。”
张良抬头看着我,不敢置信地问道:“皇帝真会削减徭役?我曾经刺杀过始皇帝,你会放心让我跟在你身边?”
我笑道:“你若心存疑虑,可以跟在朕身边一段时间,我们以实际行动见分晓便是。”
“不过,因为你的身份太过敏感,朕不能给你官职,只能让你以谒者的小吏身份跟在朕的身边。”
“另外,刺杀先皇的事情朕会替你抹杀掉,对外宣称是项羽假冒你的身份谋划的。朕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若是决定跟随朕,告诉蒙毅即可。”
若是决定反抗到底……绝不能留下这样一个谋略超群的人。以张良的聪明才智,话不必说的太透。
看张良正在思考,我起身道:“该说的朕已经说了,不该说的朕也跟你讲明了,我希望你能为天下百姓考虑,当然,若是你反秦真的是为了天下百姓。”
张良开口道:“容我考虑一下。”
看我要走,又问道:“皇帝打算如何处置项羽?”
我转身向门外走去:“匹夫不足与谋。”
————
第二天清晨,蒙毅带着张良来到四海殿,我让刑中安顿好他,便去上朝。
朝会上我向众人宣布了张良和项羽的处理决定:处斩项羽,张良留用。
对于张良的留用又是一番争吵,虽然我让项羽替张良顶了刺杀嬴政、会稽叛乱的黑锅,但仍有不少人心存疑虑,不过见我态度坚决,众人只得作罢。
经过这么多天的商讨,朝会终于确定了减轻徭役的细节:停修阿房宫,放缓直道修建,骊山陵于初春封顶……
同时对徭役法令做了大幅修订,大大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大秦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只希望能够稳住即将爆发的起义军,也是时候着手处理这些秦末起义的领军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