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苛捐杂税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卿岁岁字数:2575更新时间:24/01/25 19:06:15
    镇江府。

    这座风景如画、历来富庶的府城,上至商贾下至农民,居然没有一个脸上是挂笑脸的。

    哦,除了官吏,那些端着铁饭碗的家伙倒是都挺高兴。

    可不管余敏和丁廷怎么打听,大家都是摆手闭口不言。

    那模样,就跟有鬼盯着他们似的。

    这天,好不容易有家卖布的,好茶好水地接待了他们,把他所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水脚钱,这是什么?”

    余敏吓了一跳,该不会是他想的那个水脚钱吧?

    “这您都不知道?”王四儿解释道:“这地方上的粮食要送到应天,那是需要人力物力,花很多精力的。”

    “这水脚钱,就是这个意思。”

    余敏和丁廷面面相觑,最后忍不住齐齐发问。

    “粮食到京后,朝廷自会发放这钱,怎么又找百姓再收一份呢?”

    这不也就是说,朝廷已经付过的钱。

    而他们又收了民间一份,这不就等于等于白白得了一份么?

    “这个嘛,你们就得去问那些官老爷了。”

    丁廷强压着心中的惊讶,又继续追问了下去。

    “请问掌柜,这库子钱、神佛钱、口食钱又是什么?”

    陛下对百姓从来宽仁和善,他们可从未听过,朝廷什么时候,搞过这么多的苛捐杂税。

    王四儿笑眯眯地道:“这库子钱,就是指存放粮食的钱,神佛钱,就是保佑粮食送到应天府的钱。”

    “至于这个口食钱,很简单,就是送粮入京的人和马,需要吃的草料和饭钱,这些都问百姓伸手要。”

    余敏和丁廷彻底无言,存放粮食的钱和百姓有什么关系,神佛钱也是无稽之谈,口食钱不就包含在水脚钱里?

    怎么还要再收一道?

    到底多少官员和郭桓狼狈为奸,他们又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看着两人气愤的模样,王四儿又笑着出了个主意。

    “马上就是收秋粮的时候,两位留下来看看就知道了。”

    “不过,知道也没用,浙西总督黄文通和新任户部尚书郭大人,今年六月时还相谈甚欢呢。”

    “哦,还在咱们这儿买了宅子,听说里头全是金银珠宝……”

    亲眼看到的,总比别人说的,要更加值得相信才是。

    反正还有半个月时间而已,也不是等不起的。

    从王氏布庄出来,丁廷和余鹏的脸色都有些不好,他们这次好像遇到了一条、不,是许多许多鱼啊。

    丁廷倒还好,可余敏却是激动得不得了。

    “那咱们就等上半个月,若是……”

    若是真是如此,那想必牵扯不小,能否青史留名,就在此一举。

    错过这个村,也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店了。

    应天府。

    顾晨没想到自己居然在皇宫里,遇到了已经成为小太监的马三保。

    朱棣少年时住的宫殿位置,离东宫也就几步路的距离。

    他从东宫出来的时候,恰好就撞上了一袭新衣的马三保。

    “大人?”

    马三保惊喜地看着顾晨,抱着怀里的托盘就跑了过来。

    “真的是你啊?”

    他一直惦记那天这位大人给的水,还有香香甜甜的蜜饵,只可惜却是再未见过这位大人。

    “大人,我现在跟着燕王殿下,过两月就要跟着燕王殿下去北平,以后怕是就更见不到你了。”

    见不到人,也就报不了恩,他总想做点什么谢谢他。

    “小三保?”

    顾晨看着焕然一新,还长胖了一些的马三保也是惊喜。

    “燕王殿下对你可好?你在殿下身边当什么差?”

    应该不错吧?

    不然的话,也不会长胖了这么多。

    “嗯嗯,好。”

    马三保狂点头,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道。

    “燕王殿下对我很好,还让我读书识字呢。”

    “他还说去了北平,教我在大草原上头骑马。”

    “我人小,做不了什么,拿拿衣裳什么的罢了。”

    “今日刘伯温,刘先生进宫,燕王殿下和太子殿下都在,不知先生说了什么,惹陛下生气。”

    “摔了茶盏,茶水溅到殿下身上,所以令我送去洗了。”

    当今皇帝不喜欢内侍读书,别的太监都没这个待遇。

    刘伯温进宫了?

    还惹老朱生气了?

    怪不得刚刚看标儿表情不对,莫不是为着小日子。

    也对,老刘向来不支持干仗。

    大家都说他有参破天机的本事,他怎么就参不破小日子将来是大患呢?

    看来,这本事,也是有限!

    “那你就好好学。”顾晨摸了摸小三保的脑袋,笑道:“读万本书,行万里路,可不能怕苦。”

    如果怕苦的话,你就成不了七下西洋的郑和了。

    见顾晨转身要走,马三保却伸手拉住了他的衣裳。

    “大人,等等。”

    他把手伸进怀里摸了摸,最后摸出了一块玉坠子。

    “这是我母亲给的, 大人,愿阿拉保佑您。”

    对。

    马三保原本是回族人,这时候他也不信仰中原的教。

    他是在跟着朱棣在中原生活久了,渐渐改变了自己信仰,早年信佛,到了晚年又信道。

    “既是你母亲给的,那你就自己拿着留个纪念。”

    顾晨婉拒了他的好意,笑了笑便离开了。

    君之爱财,取之有道,他只收不缺钱之人的馈赠。

    像这种亡母遗物,还是算了,拿着也是怪亏心的。

    顾舒宁闺院被布置得很好,清静雅致书香四溢。

    顾晨和妻子进来的时候,小丫头正坐在秋千上看书,见爹娘来了,急忙放下书本迎了上来。

    “女儿给爹娘请安,爹爹今日怎么有空来看女儿?”

    平日里除了休沐和用晚膳,都不大见得到爹爹。

    “今日不忙。”

    看着漂亮的闺女,顾晨心里有些五味杂陈的,他看向秋千上的书。

    “丫头在读诗经?”

    “告诉爹爹,读到哪一篇了?”

    作为现代人士,他一向认为婚姻应该是自由的才对,并且准备,让儿女自己选择伴侣。

    可是,他却依旧成为封建中的人,为自家闺女做了主,没有办法给她自由选择的机会。

    “回爹爹,女儿刚刚读到《臣工》,忽然想到从前在庄浪那段时光,虽然忙碌却也和爹娘日日相见。”

    如今换了大屋子,伺候的也从一个珍珠姐姐多到了六位漂亮小姐姐,却不如从前和爹娘陪伴时间多了。

    “好孩子。”顾晨牵着闺女坐下,看着她真诚道歉:“是爹爹不好,爹爹太忙,以后爹爹一定多陪陪丫头。”

    他嗫嚅半天,也说不出所以然,只能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自己媳妇。

    作为父亲,和女儿讨论婚嫁,确实不好张口。

    “丫头。”苏婉盈拉着闺女,温柔道:“你以后想不想离家里近些,经常能够见到爹爹和娘亲?”

    “你看,曾哥哥读书好、长得也好,我和你爹爹啊,想让曾哥哥长大了给你当相公。”

    “以后,娘亲和爹爹,就在京城为你们置上一处宅子,你们就能时常回来,你说好不好?”

    其实她觉得,这种事情,没必要问孩子的意见。

    孩子这么小,懂得什么?

    可夫君非要问,作为妻子,她当然也只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