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余人字数:4231更新时间:24/07/07 01:21:19
在历史上,印度一直都是各方势力眼里的一块大肥肉。
他们民族的战斗力一直不强,偏偏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而且还拥有位置极佳的海岸线,导致来自陆地和海洋国家的双重窥视。
结果呢?印度自己并不争气,屡屡让外族得手。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亚的游牧民族迁移到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建立了奴隶制小国,并确立了种姓制度。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第一帝国崛起后,通过开伯尔山口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沿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经过与印度国王波拉斯的四次大会战后取得胜利,并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2世纪初,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入侵印度,其中从中国败走的大月氏在北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
1206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入侵印度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给整个印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们比前几次的入侵更加凶狠,此次库特布丁·艾伊拜克给印度带来最黑暗的时期,在这个佛法圣地要求部份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最终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独立埋下了伏笔。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
他们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经过几个伊斯兰教王朝的更迭,现在统治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已经是一个空架子,下面是各个大小诸侯割据的状态。
德里苏丹国由阿富汗人建立的洛迪王朝第三代苏丹伊卜拉欣·洛迪的统治,但他性情暴虐,杀戮廷臣殆尽,引起国内强烈忿恨,其统治摇摇欲坠。
按着原先的历史进程,仅仅经历三世的洛迪王朝已经来到了末期,即将被帖木儿帝国后裔巴布尔所取代。
取代洛迪王朝的巴布尔是帖木儿帝国后裔,自从被驱逐河中之后,翻山越岭进入阿富汗,夺取喀布尔,在喀布尔建立了一个小王朝。
原本巴布尔的首要目标是要收复河中,但河中的局势变化太快,所以他将目光转到分裂且衰弱中的洛迪王朝。
东暖阁的灯火摇曳,太监和宫女小心翼翼地送来参汤。
朱祐樘的注意力始终在送来的几份情报之上,今巴布尔从喀布前往印度发动战争,这一场事关印度领土归属的战争即将在那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全面打响。
“印象中,巴布尔似乎是提前几年入侵印度!”朱祐樘努力地回想着莫卧儿帝国所创立的时间,隐隐间觉得自己的出现影响了历史进程。
面对印度这一块大肥肉,自己何尝不想啃下来。
大明王朝印度洋总督府入驻印度洋后,自然无可避免地跟德里苏丹国打交道,所以很快了解到德里苏丹国已经失去了民心。
印度正处于诸侯割据的混乱之中,加上洛迪王朝的军队并不强,所以他们大明王朝完全可以派兵一举吞并印度。
汪直出任印度洋总督时期,那时印度总督府的战力不俗,自然拥有入侵印度的实力。好战的汪直对这个事情十分积极,到任不久便已经蠢蠢欲动,前前后后向自己上表几次请战。
朱祐樘当年确实十分心动,但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需要抵挡住这种诱惑,而且要拥有全方位思考的头脑。
印度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如果大明能够入主那片土地,确实可以为大明王朝带来大量的粮食,同样可以安置一些人口。
只是历史早已经证明,单纯的农业经济其实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遇到类似小冰河时期的自然灾害,哪怕再强大的王朝都最终走向毁灭。
反观海上霸主的国家,只要他们海上霸权没有丢失,便可以掌握全球海上贸易,注定是全球最耀眼的存在。
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后世,各国都十分注重海上霸权,一条小小的苏伊士运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直接影响全球的经济大动脉。
正是如此,印度固然是一块大肥肉,但其实远远无法跟海上霸权相比。
朱祐樘当年之所以不采纳汪直的提案,并没有选择入侵印度,一则大明王朝在印度洋想要树立礼仪之国的人设,二则是打仗需要投入太多,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海上霸权。
虽然印度的土地确实能够得到不错的经济回报,但亦存在着农业经济的风险。何况大明王朝发兵印度是一笔重大投入,经营和管理印度又是一笔重大投入,这里还存在着种种的变数。
朱祐樘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当年并没有理会印度这块肥肉,而是着重清理整个印度洋的所有船只,从而成为全世界真正的海洋霸主。
现如今,新的时机如期而至,巴布尔进犯印度将会给印度总督府入驻印度地区提供借口。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于是作出决定:“归属我大明印度之诸侯,当佑其国其民!洛迪国王性情暴虐,虐杀其臣民,遭百姓忿恨,又不尊我天朝,当坐看其倾覆即可!”
由于种种原因,大明方面没有将洛迪王朝收为小弟的想法,而洛迪王朝自持身份同样没有打算向大明进贡。
现在洛迪王朝面对进犯的巴布尔已经是病急乱投医,竟然想要大明王朝出兵相救于他,只能说他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不过现在印度洋总督府入驻印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既然印度进入动荡时期,那么大明自然是要从中捞取好处。
即便此次不能兴建一个印度行省,亦得趁机占下一片平原,打造属于大明王朝的印度粮仓。
夜色笼罩下的紫禁城显得庄严而神秘,月光如水洒落在乾清宫的大院中。
今晚侍寝的是英妃玛格丽特·都铎,一位充满着西方魅力的年轻公主。
为了加强大明王朝的影响力,虽然朱祐樘不再为子嗣的事情担忧,但不得不为了政治而再将几国公主收入皇宫之中。
玛格丽特·都铎是英格兰都铎王朝的首位国王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的长女,大部分时间都在埃尔瑟姆宫的育婴室里度过,在那里接受了精心的教育,成为整个欧洲最有教养的公主。
亨利七世原本想要跟西班牙联姻,但看到强大的大明舰队出现后,便改变了初衷。他将自己的女儿作为了政治筹码,主动将自己女儿远嫁到大明。
面对这个来自欧洲小国的公主,弘治皇帝并没有亏待的意思,亦是赐以英妃的称号。
朱祐樘结束一整天的工作,便走到乾清宫的深处,来到一个温暖的房间中。刚进来便看到坐在龙床上的英妃玛格丽特·都铎,宛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
不同于东方女子的温婉含蓄,玛格丽特·都铎有着西方女子特有的张扬与魅力。
那头金色的长发如瀑布般流淌,眼睛如同蓝色的宝石深邃而迷人,一张面容精致如画,红唇微启,白皙的肌肤,露出洁白的牙齿,每一个微笑都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
如此绝色的女子,若是放到后世的话,要么就是世界级超模,要么就是顶级巨星。
“陛下,臣妾为您宽衣!”玛格丽特主动迎上前,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和魅力去讨好这位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弘治。
虽然她知道自己的美貌是有力的武器,早在埃尔瑟姆宫便有人教导她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色,但在这皇宫中最不缺便是美色。
不说这些东方嫔妃个个国色天香,哪怕同为欧洲的西方女性,这皇宫中其实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西班牙和法国的公主地位和相貌都不在她之下。
正是如此,她想要从这么多嫔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自己的美貌其实是不够的,更是需要自己热情似火的行动。
朱祐樘听着这异国风情的语调,于是张开了自己的双臂,享受这位来自英格兰公主的服侍。
玛格丽特有着西方女性的热情,在朱祐樘衣服慢慢脱去的时候,于是慢慢地蹲了下来,跪在了朱祐樘的身前。
跟着进来的刘瑾很有眼色地屏退左右,将这个房间留给了皇帝和英妃。
朱祐樘感受到英妃的热情,很快便化被动为主动,将英妃推到龙床之上,然后开始调教着这只来自西方的狐。
虽然已经是年近四十的年纪,但他雄风不减,同时知晓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尽管西欧诸国不足为虑,已经无法影响到大明王朝的海上霸权,但想要彻底根除这份威胁,还得生下几个皇子送到西欧出任国王。
三月的京城,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正当整个北方地区开启新一轮农耕的时候,一则从欧洲传回的消息来到北京城,然后直接引爆了脆弱的资本市场。
大西洋海域被大西洋总督府所统治,由于大西洋总督府的总部扎根在直布罗陀海峡,更是阻断了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要塞,所有欧洲国家的船只进入大西洋需要大西洋总督府的通行证。
由于大西洋总督府扼制地中海的入海口,大明的商船这些年一直活跃于地中海,将物美价廉的大明商品倾向地中海的沿海国家及地区。
只是花无百日开,而今西洋十四号商船出事了,出事的地点则是在达达尼尔海峡。
欧洲的地形十分的奇特,地中海的西边跟大西洋相连,但地中海的东北跟另一座海域相连通,正是东欧海域——黑海。
从地中海到黑海有着一个关键的海峡,正是战略地位等同于直布罗陀海峡的达达尼达海峡。
达达尼达海峡的主人正是东欧霸主奥斯曼帝国,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同时扼制地中海进入黑海的门户。
奥斯曼帝国的创始人叫奥斯曼,确实是一代雄主。
1299年,奥斯曼生于土耳其北部城市瑟于特,为部落首领埃尔图鲁尔加齐的儿子,年轻时统领部落镇守罗姆王朝边境,后来趁罗姆王朝衰落而起兵自立,正式宣布独立,称“加齐”,建立奥斯曼王朝。
1354年,土耳其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的军队围困,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入城内,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
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便将这里定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自然掌握住了黑海的门户。
虽然奥斯曼帝国拥有海军,但他们仅仅在黑海和地中海活动,所以大明王朝大西洋总督府并没有打击他们,毕竟奥斯曼帝国更像是一个陆地国家。
奥斯曼帝国以征服为基本国策,不断向西扩张,逐步占领东欧基督教世界的领土。向东与伊斯兰波斯萨非王朝,向南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争霸。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国王是巴耶塞特二世,继续祖先的征服事业,如今正在准备着手于东征,正朝着伊斯兰教正统派领袖的方向奋斗。
奥斯曼帝国跟大明王朝可谓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谁都没有想到,奥斯曼帝国在这个节骨眼对大明的商船出手。
原本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打算俘虏大明商船抢夺财物,结果演变成了一场海上战斗。
只是不管如何,而今两国关系破裂是事实,而大明的商船沉没同样是事实。
坐镇大西洋总督府的汪直在得知消息后,亦是第一时间将电报发了回来,请求大明朝廷允许他们对奥斯帝国开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