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儒家不可废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见月明字数:4850更新时间:24/01/25 22:08:40
    儒生们很聪明,没有反对黄帝、老子和孔子的封号。

    实在是没办法反对。

    黄帝不配?这话他们不敢说。

    老子不配?

    如果老子都不配上封号,孔子有什么资格上?

    老子和孔子,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体的。

    所以,这一点是没办法反对的。

    但没关系,直接反对立圣贤庙。

    只要圣贤庙立不起来,封号自然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况且圣贤庙对儒家的威胁更大,将直接动摇文庙的地位。

    文庙是什么?

    那不只是一座庙,更是儒家正统地位的象征。

    现在朝廷要另立一座庙,凌驾于孔庙之上,这就是要动摇儒家地位啊。

    儒生们自然不愿意。

    纷纷上书阻止,甚至有文官和儒生,到宫门口下跪请愿。

    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了,他们不敢明着说阻止的理由。

    毕竟圣贤庙要供奉的有华夏先祖,他们没那个胆子说这座庙不配高于文庙。

    只能用‘前所未有’,恐会动摇社稷人心等等做借口。

    就在这时,已经被打为儒家叛徒的方孝孺,再次跳了出来。

    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赞成立圣贤庙之举。

    其中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了文庙是怎么来的。

    原本是孔子的家庙,汉高祖首次祭祀,开启了帝王祭祀孔庙之举。

    汉武帝独尊儒术,孔庙地位得到提升,慢慢的就变成了文庙。

    既然文庙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人立起来了。

    那作为后人的我们,为何不能立圣贤庙,祭祀华夏先贤呢?

    这篇文章一出,整个儒家集体爆炸了。

    恨不得将方孝孺抓起来千刀万剐。

    只是方孝孺早就不知道躲哪去了,他们根本就找不到人,只能写文章痛斥。

    方孝孺根本就不理他们,自顾自的写着自己的文章。

    没几天,又写了一篇。

    这一篇文章,直接将儒生们的遮羞布,给撕了下来。

    道明他们反对立圣贤庙,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就是为了维护文庙的地位。

    而维护文庙地位,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群腐儒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忘记了华夏先祖。

    竟反对朝廷祭祀先祖,简直就是数典忘祖。

    儒生们直接红怒了,这个叛徒真是该死。

    本来这还没什么,双方打嘴仗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是当朱元璋在早朝,拿着这篇文章来质问文官,是否真是如此的时候,性质就变了。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一次方孝孺就是皇帝的嘴替,可那又能如何?

    只能各种解释。

    可任凭他们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服皇帝。

    那就只能用最后一招了。

    到皇宫门口跪着,逼宫。

    然而他们面对的皇帝是朱元璋。

    直接下令,名字全记下来,取消所有功名,永不录用。

    空出来的官位?

    让功勋们顶上来。

    而就在这时,佛道两家给了儒家致命一击。

    先是龙虎山公开表示,支持朝廷设立圣贤庙。

    然后茅山、全真、武当等道教大派,也纷纷站出来支持。

    佛教也在随后表示了支持。

    这一下,儒家彻底坐不住了。

    儒家垄断了做官的门路?

    现在是大明立国之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勋贵。

    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军功阶层,可没几个信奉儒家的。

    皇帝靠儒家思想治国?

    这倒是不否认,可那又如何?

    别忘了唐朝,因为李家认了老子当祖宗,就尊崇道教。

    道家借此成为第一显学。

    佛教靠着在民间的基础,是第二显学。

    儒家只能屈居第三。

    大唐不一样传承将近三百年。

    后来儒家重新成为第一显学,靠的也是宋朝皇室的支持。

    说白了,哪家成为第一显学,皇帝才是主要因素。

    别看现在儒家声势浩大,只需要皇帝一句话,就能将他们打落在地。

    道家的传承可一直都没有断绝。

    别看现在很老实,那是因为儒家太强势。

    但凡皇帝一句话,他们马上就能跳出来。

    此时,儒生们终于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逼宫那一套对宋朝皇帝好用,对现在这位皇帝没用。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马上就改变了策略。

    有人提议,将先祖全都搬到文庙里去不就行了吗,何必再立一座庙。

    于是此人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

    你们是有多大脸啊,敢把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黄帝等等华夏先祖,放在孔庙里?

    然后儒生们又想到一个办法,到底哪些人可以进入圣贤庙享受祭祀,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咱们要好好讨论一下,等商量好了再说。

    大家都明白他们的意图,就是无限期的拖延。

    但朱元璋早就想好了办法:“先把圣贤庙建立起来,将没有争议的先贤请进去接受祭祀。”

    “有争议的,再慢慢讨论。”

    这一下,彻底让儒生们无话可说。

    在一场闹剧之后,圣贤庙正式建立。

    但儒生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准备无声抵制。

    当初朱元璋下令,祭孔止于曲阜。

    儒生们直接无视,这条命令不是一样被废除了吗。

    还有将孟子移出孔庙,也因为儒生们的无视,又给请回来了。

    这次他们也准备采用相同的办法,无视。

    你建庙就建呗,朝廷举行的祭祀,我们没办法。

    但除此之外,我们就当没这座庙。

    不祭祀,不宣传。

    看你能怎么办。

    朱元璋就像是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又下了一道旨意:

    天下各个道观寺庙,有条件的,必须建立一座圣贤殿。

    没条件的,也要弄一间圣贤堂,把先贤的牌位请进去祭祀。

    这还不算完,又令各藩属国全都要建圣贤庙,进行国家祭祀。

    而且还准许他们,将自己的先祖请进圣贤庙祭祀。

    但这么做必须要经过大明朝廷的允许。

    比如高丽,在征得大明同意后,可以将箕子放在自己国家的圣贤庙里。

    其他各藩属国,伱们认哪位先贤为祖宗,都可以照此办理。

    甚至朱元璋还暗示,如果你们的表现让大明满意,有机会将你们的祖先放在大明的圣贤庙里。

    这一下,本就因为《华夏简史》,对华夏这个概念高度认同的各藩属国,可谓是欣喜若狂。

    纷纷表示,圣贤庙是吧,我们马上建。

    这一下,儒生们彻底傻了眼。

    不过朱元璋也没有过于刺激儒家,毕竟还需要他们来治国。

    在圣贤庙里,三圣的地位是最尊崇的,排在主位。

    三圣自然就是黄帝、老子和孔子。

    黄帝居首,老子次之,孔子最末。

    儒家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设定。

    对此道教自然是最支持的,其实这也是他们支持圣贤庙的原因。

    真以为我们道家,就任由你们儒家踩在脚下啊?

    宋朝时期我们就敢站出来争夺话语权,更何况是现在。

    立了圣贤庙,就能借此冲击儒家的地位。

    尤其是在圣贤庙里,老子位在孔子之上,这更是让他们开心。

    眼见儒家被压制,圣贤庙成真,朱雄英很是兴奋,但面上却装作不屑一顾的道:

    “儒家也不过如此吗,咱们还没怎么发力呢,他们就倒下了。”

    陈景恪哑然失笑,说道:“那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洪武大帝,换成你,事情就没这么好办了。”

    朱雄英很是不服气。

    老朱则被这一记马屁拍的神清气爽,果然是咱的好女婿啊。

    这倒不是陈景恪拉踩,朱元璋作为开国君主,天然拥有重新洗牌的权力。

    再加上剥皮萱草杀出来的凶名,足以震慑儒生们不敢乱来。

    换成别的皇帝,估计皇城门口早就跪满反对的儒生了,大半个朝堂都能瘫痪了。

    甚至出现皇帝落水的事情。

    说笑过后,陈景恪正色道:“你好像很不待见儒家?”

    朱雄英愣了一下,说道:“有问题吗?你和皇爷爷不是也很不待见他们吗?”

    朱元璋也意识到问题所在,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我和陛下并没有不待见儒家。”

    朱雄英疑惑的道:“那你们为何要打击儒家?”

    陈景恪回道:“打压儒家,和不待见儒家,是不一样的。”

    “儒家是有其优点的,尤其是在礼法建设方面,更是拥有碾压其余百家的优势。”

    “大明想要长治久安,也同样离不开儒家。”

    朱元璋也点头说道:“景恪所言甚是,大明离不开儒家,这一点你要谨记于心。”

    朱雄英更加疑惑,道:“那你们为何还要打压儒家?”

    朱元璋给陈景恪点了点头,示意他来解释。

    如何对待儒家,最开始他也陷入了误区。

    还是通过陈景恪的讲解,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才有了这一次针对儒家的行动。

    让陈景恪来讲,能说的更清楚。

    陈景恪也没有推辞,说道:“打压儒家是出于政治需要,不可使其一家独大,否则他们就会反过来架空皇权。”

    “宋朝的情况我与你说过许多次,最开始是宋室选择了儒家。”

    “可是到了后来,儒家反过来绑架了宋室……”

    “只有在儒家的规则之下,宋朝皇室才是皇室。”

    “反对儒家规则,就会被儒家反噬。”

    “这深刻的教训,大明必须要吸取。”

    “否则难保不会出现,皇帝易溶于水的局面。”

    朱雄英不信的道:“他们敢,不过是一群儒生罢了……”

    陈景恪说道:“他们为什么不敢?唐朝的太监都能废立天子。”

    “宋朝的儒生就敢绑架皇权……”

    “若真让大明的儒生彻底掌控国家,他们凭什么就不敢废立天子?”

    朱雄英依然有些不服气。

    朱元璋补充道:“还记得咱下令‘祭孔止于曲阜’和将孟子移出孔庙之事吗?”

    “后来为何失败了?”

    “将孟子移出孔庙,是咱做的不对,儒生们反对咱不说什么。”

    “可祭孔止于曲阜有何问题?”

    “咱才只是想稍稍限制一下孔家的地位,就遭受儒家的反噬。”

    “若是动作再大一点,恐怕受到的反噬会更大。”

    “咱还是大明的开国之君,都尚且如此。”

    “你们这些后继之君,恐怕就更难以压制他们了。”

    鲜活的例子,比任何话语都更有说服力。

    朱雄英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我明白了,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我们要用儒家,却不能将他们捧得太高,对吗?”

    朱元璋欣慰的道:“对,就是如此。你能明白这个道理,爷爷就放心了。”

    陈景恪也松了口气,进一步解释道:

    “之所以捧道家,还有个好处。”

    “道家乃百家之师,它的地位高了,也有助于新思想的出现。”

    “而且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就算成为第一显学,也不会排挤打压儒家,避免大明陷入学派纷争。”

    “这一点,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不用担心出现什么问题。”

    他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打压儒家,而不是为了消灭儒家。

    必须要承认的是,儒家在构建礼法方面确实有其优势。

    他所建立的道德体系,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华夏人。

    尤其是当前大明,更是离不开儒家。

    所以,消灭他是不现实的。

    但儒家可以用,却不能捧的太高。

    大明中后期的儒家是什么德行,大家都看到了。

    所以,陈景恪一直在给朱元璋讲这方面的道理。

    尤其是圣贤庙计划提出后,他就时不时的,给朱元璋分析一家独大的危害。

    老朱的政治素养是无需怀疑的,很快就琢磨透了其中的道理。

    独尊儒家确实能带来稳定,但独尊之后,儒家就会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当朱元璋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有做不成的。

    龙虎山、茅山、武当等等道家教派,为何会一起站出来支持?

    自然不是巧合。

    在确定要搞圣贤庙之后,朱元璋就私下联络过道家各大派。

    无需给出任何许诺,就一句话,圣贤庙老子位列第二,赐至圣先师封号。

    一直表现的与世无争的道教,就露出了獠牙。

    在关键时刻,给予了儒家致命一击。

    至于佛教,朱元璋都没理他们,也无需理会。

    作为道教最大的对手,他们必须要在行动上和道教保持一致。

    若这一次他们选择袖手旁观,以后的大明朝,佛教就永远也别想抬头做人。

    至于和儒家站在一起?

    算了吧,他们不想史书上出现‘洪武灭佛’之类的记载。

    而最终,也果如朱元璋和陈景恪所预想的那般,佛道的表态,彻底压倒了儒家。

    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争端的开始。

    不论是大明朝廷,还是儒家、道家和佛家,都要在这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里,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

    直到局势重新达成平衡。

    而这期间,少不了各种斗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