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见月明字数:4680更新时间:24/05/06 19:46:27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个人的荣辱,人们可以不顾生死。”

    “但还有一种东西,能使人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正义。”

    “华夏文明对正义的追求是贯穿始终的……”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他可以牺牲一切。”

    “当一个群体和组织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凝聚力。”

    “所以,我们的新思想必须是伟大的,是崇高的。”

    “它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某一個群体而存在,而是为了追求全人类的福祉。”

    众人不明觉厉,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崇高的思想吗?

    朱雄英却脱口而出道:“大同世界。”

    陈景恪心道,没白教你那么多:“正是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出自《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可以说,大同世界是儒家思想构建的终极理想世界。

    只是因为太不现实,很少有人真的把它当回事儿。

    就连儒家自己都不怎么提这玩意儿。

    前世康有为倒是想在这方面做文章,只是他屁股太歪,最终失败了。

    之前陈景恪就给朱元璋他们讲过大同世界,只是他们也一样没有当真。

    这不过是儒家幻想出来的,咋可能存在。

    到了现在,朱元璋依然不信:“这东西……真的有人信吗?”

    陈景恪反问道:“道教的天庭,佛家的净土,岂不是更虚无缥缈,天下人为何愿意相信?”

    朱元璋反驳道:“宗教不同,它们是靠愚弄百姓获取信仰的……”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百姓愿意相信它们存在,是因为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说白了,信徒能从中得到好处,哪怕只是一点点心理安慰。”

    “同理,世人愿不愿意相信大同世界,取决于朝廷如何做,取决于他们能否从中得到好处。”

    “一边喊着大同世界,一边拼命压榨他们奴役他们,自然没有人愿意相信。”

    “可是大明不同,现在的大明可以自豪的说,在济世安民这一块我们远超历朝历代。”

    听到这句话,众人心中都不禁生出一股骄傲情绪。

    虽然现在的大明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就政策这一块,确实称得上历朝历代做的最好的。

    “别的朝代将大同世界作为终极目标,会被世人嘲笑。”

    “可是大明这么做,所有人都会认真考虑可信度……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挺直了胸膛:“咳,景恪言之有理,我大明岂是别的朝代所能比拟的。”

    众人:……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严肃的说道:

    “围绕大同世界改造儒家思想,倒也不是不行,但具体要怎么做?需要皇家做些什么?”

    众人表情一肃,她这话其实就是在问,新思想如何保证皇家的利益。

    陈景恪自然知道这是核心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任凭他说的天花乱坠都没用。

    “这个问题之前我曾经笼统的说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其一,是以道德经中的天之道为思想。”

    “天子代天行道,削弱豪强,补助苍生……”

    “其二,天子的权力和责任都是历史赋予的……”

    “天子非一家一户之天子,而是天下人的天子。”

    “天子的终极任务,是带领世人建立大同世界。”

    这两点之前陈景恪确实都讲过,而且分析的很透彻,也获得了众人的认同。

    所以,见他从这两方面来确保皇权的合法性,大家都放下心来。

    马皇后点点头,满意的说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知道她同意这一套逻辑了。

    朱元璋等人就更没有意见了。

    对于他们来说,皇权是‘天’赋予的,还是历史赋予的,区别不大。

    只要这一套思想承认皇权的合法性,就足够了。

    况且朱元璋对天赋皇权那一套也不是很感冒。

    要知道,他可是说出过‘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样的话。

    在登基诏书里,也直言自己就是布衣得天下。

    在历史上堪称独一份。

    相比起天赋皇权,他反而更能接受历史赋予皇权这一套逻辑。

    最关键的问题得到解决,众人的心情就放松了下来,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朱雄英就很兴奋的说道:“我华夏作为先行者,要带领全人类一起进入大同世界。”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来。”

    “所以我们要主动走出去,帮助蛮夷摆脱落后和愚昧。”

    “我们征服四方,不是为了个人的文治武功,而是为了践行理想。”

    “我们……是正义的。”

    很中二的一番话,却听的众人热血沸腾。

    华夏文明拥有自己的家国天下观,对正义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

    平时可能不会挂在嘴边,甚至表现的不屑一顾。

    但一旦站在正义的一方,会变得非常亢奋。

    大有一种无所畏惧暴打天下的气势。

    以前扩张是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国,现在是为人类谋福祉。

    意义完全不一样了好吧。

    这叫啥?

    这叫我打你,是为你好。

    什么叫道德制高点?

    这就是。

    不过这套思想现在还只有一个最高目标,别的都一无所有。

    想要将其完善,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很多细节陈景恪自己也没有考虑清楚,还需要时间去总结。

    而且他很清楚,靠自己想要完善这套思想体系是不现实的。

    有些事情真的需要天赋。

    很显然,他这方面的天赋并不是很高。

    即便有前世的见识,也很难独立完成伟大思想的建设。

    当然,这个想法要是被别人知道,肯定会认为他太谦虚了。

    二十岁能有这成就,天赋绝对是第一等的。

    只是他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真要说天赋,他肯定是有一点的。

    但不多,只有一点点。

    能混到今天这一步,更多还是靠前世的经验。

    尽管现在功成名就,他脑子始终是清醒的。

    这是前世当医生,养成的一个优秀品格吧。

    不管别人怎么吹捧,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

    不会就是不会。

    不懂装懂去给人治病,是要出大事儿的。

    即便现在不怎么给人看病了,这种性格也一直在影响着他。

    至于找谁来帮他一起完善这种思想,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方孝孺也只是备选项之一。

    这么多年未见,谁都不知道他变成了什么样子。

    万一两人的思想相冲突呢。

    但不管找谁来帮忙,都要自己肚子里有货才行。

    “所以,接下来几年,我会将更多心思放在研究百家学问,尤其是儒家学问上面。”

    “力求早日拿出完整的框架,然后才好找人一起完善。”

    马皇后意外的道:“你不准备自己完成这套思想?”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能力有限,勉强搭建个框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最终完善实在无能为力。”

    众人都非常震惊。

    算学、医术之类的也就罢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称子封圣的机会。

    竟然也愿意分给别人?

    正如前面所说,没人认为他做不到,只以为他在谦虚。

    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他想尽快让这套思想问世,早日为大明所用。

    该是何等的胸襟,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朱标不禁动容,再次说出了那句话:

    “景恪,真君子也。”

    朱雄英情不自禁挺直了胸膛,看到了吗,这就是我总角之交。

    ——

    两位亲王凯旋带来的热度,持续了半个月才消散,但带来的政治影响力却更加深远。

    皇帝的亲儿子能战善战,意味着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更强。

    谁再想搞什么请愿、逼宫、消极对抗,都很难威胁到政权稳定性。

    原本还想沉默对抗新政的官吏,默默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利益受损,总比被灭族要强不是吗。

    包括很多之前一直未能深入的政策,进度也陡然加快了许多。

    比如人口松绑政策。

    朝廷取消了匠籍,但很多地方依然在变着花样的奴役工匠。

    奴仆要签订契约,但实际上依然有大量人家在使用卖身契,衙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些官吏以为自己做的隐蔽,事实上朝廷早已经心知肚明。

    只不过以前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无暇顾及。

    朱标监国,政策开始转向休养生息、深化革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百官也明白风向要变了。

    只是他们习惯了这种作为,再加上侥幸心理作祟,依然我行我素。

    两位亲王统兵,同时大获全胜,着实震慑到了他们。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讲道理远不如震慑来的有用。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开始频繁召见朝中重臣,重点是勋贵。

    徐达、冯胜、蓝玉、傅有德、李善长等等。

    同时还对镇守地方的将领进行了替换,很多中枢关键位置也换了人。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替换上来的全都是太子一系的人。

    虽然父子俩共用一套班子,但总有亲疏远近。

    朱标也有自己亲近信任之人,这是难以避免的。

    只是以前父子关系和谐,大家也就没有特别加以区分。

    现在突然大规模的,让太子党羽掌管重要位置,太反常了。

    怎么看像是在搞政权交接一样?

    如果不是老朱依然正常上早朝,召见群臣,大家都以为太子政变了。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皇帝是不是要禅位给太子?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自己否认了。

    原因很简单,权力这东西一旦粘上就很难放的下,更不容许别人染指。

    亲父子也不行。

    大明三代君主关系和睦,确实是史上独一无二的盛况。

    然而众人依然不认为,朱元璋会活着禅位。

    更何况现在他身体状况良好,精气神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充足。

    别的不说,后宫关系可是很和谐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会禅位,怎么舍得禅位?

    但不论大家怎么怀疑,这种人员替换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且因为都是熟面孔,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动荡。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九月份。

    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人员替换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对外宣布,他要禅位给太子。

    一时间朝野震动。

    这可是皇位交替啊,历来都是大事。

    不过和之前朝代不同,百姓在震惊之余,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情。

    皇帝太子太孙那都是明君,谁当皇帝都行,老百姓不担心他们瞎折腾。

    真正无法接受的,是官僚集团。

    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皇帝竟然真的要禅位?

    他是怎么舍得的?

    还是说他被太子一党给控制了?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标也不是李世民。

    排除所有不可能,那最后一个可能即便在不靠谱,也是唯一答案。

    朱元璋是真的想禅位。

    此时再回头看,其实此事早就有端倪了。

    几次让太子监国,尤其是去年那一次,直接就不管事儿了,所有的军国大事尽归太子处置。

    这很可能就是一次试运营。

    而朱标做的也非常好,甚至可以说堪称完美。

    今年大明四海升平,唯一的心腹大患北元又被赶到漠北,漠南再无蒙古铁骑的踪迹。

    可以说是禅位最合适的时机。

    至于为什么要活着禅位,并不难理解,确保皇权稳定交替。

    想一想就知道了,皇帝活着禅位给太子,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可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

    朱元璋就真的一点都不留恋皇位?

    历史上活着禅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宋朝就有一位。

    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眘。

    不过赵构那只是走个形式,实际上国家大权还是掌握在他手里。

    可朱元璋不一样,他提前让太子的党羽接管了国家大权。

    这就是真正的全面交权啊。

    他是怎么舍得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