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误会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万年路痴字数:2109更新时间:24/01/25 23:04:42
却说宋师爷来到州城,到了刘老太公府上,递上拜帖求见,等了片刻之后,便被管家引入府内。
穿过花园,绕过回廊,步入客厅,便见到一位花甲老人正端坐在正中太师椅上,身宽体胖,慈眉善目,如同一尊老佛爷一般。
虽然宋师爷没见过刘老太公,但只看这身姿气度,便知此乃正主,当下客客气气上前行礼。
“晚生宋长平见过刘老太公。”
刘老太公急忙笑眯眯地摆手,客套道:
“宋师爷切莫多礼。”
“宋师爷的大名,老朽在县中也是久闻的了。”
“只是年纪大了,少见外客,平素少了来往,还请宋师爷勿要怪罪才是。”
“快快请坐。”
宋师爷礼毕起身,在一旁坐下,旁边自有丫鬟送上茶水。
两个老狐狸客套了半天之后,眼见刘老太公没有半点主动询问的意思,分明是在装傻,宋师爷心中便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当下主动发难道:
“刘家向来都是在沂水县内居住,怎地老太公却忽然举族搬迁了?”
刘老太公眼睑下垂,伸手抚须,口中淡然道:“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如以往了,州城内有名医坐镇,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方便就近医治。”
“是吗?”宋师爷皮笑肉不笑,“我还以为老太公是跑到州城来避难的呢?”
听得此话,刘老太公不由得心中一颤,手一抖,胡须都拽下来了两根。
当日那秦氏铁匠铺的小厮逃回去之后,就把遇到的情况告诉了掌柜,秦掌柜听完之后,便知上当受骗,但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专门跑了刘府一趟,和刘小官人确认了一遍。
本来刘小官人就在李二口中得知了真相,还责令李二等人将假冒他名头行骗的李鬼捉拿回来,但李二等人一去不复返,现在见到秦掌柜找上门来,刘小官人更加生气,就闹着要带人去找李鬼算账。
可谁知才走到半路上,就得到了知县被杀的消息,刘小官人当场就被吓尿了,在家人的搀扶之下才返回家中。
此等大事,他可不敢瞒着父亲,于是急忙把情况都告知了刘老太公。
刘老太公也被吓得不轻,他非常清楚,文官被杀可不是小事,那些大头巾发起疯来,可不会跟刘家讲道理。
究竟刘家跟知县之死有无关系,全凭调查人员一张嘴说,说你有你就有,说你没有你就没有。
他也果决,当即就让人把秦掌柜叫来,威胁利诱,让其管好家中之人,不许多嘴。
秦掌柜比他还怕呢,毕竟刘家只不过是被拖累的,而李鬼用的刀可是货真价实的秦氏出品。
两人一拍即合,各自在家中下了禁口令,严禁提及任何跟李鬼有关之事。
刘老太公又让人去寻找李二等人,想要封口,结果却只找到尸体,倒省了不少事。
即使如此,刘老太公也担心,是否有其他知情人士,于是干脆就收拾东西,全家都搬到了城里住。
今日宋师爷一上门,他其实心中就有防备,但毕竟抱着一分侥幸的心理,故意装作不知,如今却被宋师爷当面挑破,心知不大出血是不行了。
他长叹一声,愁眉苦脸起来,“唉,看样子丁知县一切都查清楚了?”
宋师爷闻言大喜,知道找对了正主,于是故作矜持地点了点头,道:
“刘老太公做事缜密,没有留下什么破绽,只是县尊明察秋毫,终究还是抽丝剥茧,查到了真相。”
“不过老太公且宽心,鄙东主只求安稳度过任期,无意插手士绅间事。”
刘老太公点点头,宽心不少,于是也相应表达了刘家的善意。
“请县尊放心,以后县城内大小事务,刘家均以县尊马首是瞻。”
“无论是收粮还是课役,或者其他什么,刘家一定尽心尽力,必定让县尊万事顺遂,任满高升。”
得了这句承诺,宋师爷此行便功德圆满了,当下起身行礼致谢。
“多谢老太公体谅。鄙东主也会投桃报李,刘家在县内如何行事,我等一概视若不见,只会帮忙平事,不会暗中扯后腿。”
两人遮遮掩掩对话,自以为彼此心知肚明,结果鸡同鸭讲一番,偏偏还达成了协议。
事情已成,宋师爷急着赶回县内给东主报喜,当下便要告辞,刘老太公客气了几句,请他留下用饭,被其婉拒之后,也就作罢。
等宋师爷出门时,却见到早就准备好的车马,以及车中备好的丰厚礼物。
他很清楚,这是刘家给的封口费,所以也不推辞,直接上车走人。
回到沂水县后,他才知道,那李鬼居然又做出这等大事,胆敢袭杀官军,死者数百,梁万燊及麾下将领更是全军覆没,一个都没剩。剩下没死的那些士卒,也不知道是跑了,还是被抓走了。
亲眼看到宋师爷从刘府带回来的“封口费”之后,丁知县的心才算放回了肚子。
幸好他和刘老太公那边及时达成了协议,否则只怕早晚那李鬼会打破县城,将两人的脑袋割去。
现在两家是一伙儿的了,倒不用担心这些事情了。
但又有一遭麻烦出现了,那就是,他这个沂水知县得给李鬼擦屁股,把军营那个烂摊子给摆平了,否则官军不日便会卷土重来。
死掉两个营的步兵算什么呀?
州里随随便便就能再拉出一支大军来。
丁知县和宋师爷商议了半晌之后,最后决定,既然梁万燊的人都死了,也不在乎多背几个黑锅了,索性干脆把责任都丢给死掉的梁万燊。
于是在宋师爷的仔细润色之下,今天的事情,就跟榆山贼没有任何关系了,而是梁万燊带兵苛刻,经常鞭打士卒,还总是克扣士卒的口粮。在积怨之下,终于爆发了变乱。
梁万燊和所有将官尽数死于乱军之中,行凶的士卒害怕被朝廷追究,放火烧营后畏罪潜逃,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而被榆山贼抢走的武器装备粮食等物资,则是全部毁在大火之中了。
理由充分合理,逻辑闭环自洽。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