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不为质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佯忘字数:2275更新时间:24/01/26 02:40:00
    皇帝正色问道:“那,他们这个新舰船的数量拥有多少,其优势又在哪里?”

    吴晚荣连忙回道:“陛下莫急,且容臣一一细说……”

    接下来,吴大人便把自己的‘探察结果’详述了一遍。

    据他反应,琼州的这种新型战舰极为奇特,不仅可以无帆而动,还可以逆风而行,方方面面,皆有别于传统型的老式战舰。

    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种船的移动速度非常地快,几乎两倍于传统舰船。也就是说,其机动灵活性不是一般的高。

    这……真的假的?

    吴晚荣以头做保,并言辞凿凿道:“此事确实为真!不瞒陛下说,那艘新型舰船微臣就曾坐过,凭心而论,它的行速确实惊人。陛下倘若不信,可派内卫前往大沽港一带进行打听,很快就能探到相关端倪。”

    皇帝闻言一愕,不禁问道:“此舰,莫不就是传言中的那艘怪船?”

    “陛下明鉴,正是那艘!”

    “噢,朕明白了……”

    听到这儿,皇帝的眼睛隐隐一闪,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不过,他在听到接下来的阐述后,这份紧张的心又变得松弛了下来。

    吴晚荣补充说,这种舰虽然先进奇葩,但数量上却只有仅仅的一艘测试船,可见,在短期之内,绝不可能形成有效战力。

    嗯……

    雄虎虽猛,却只是单独战斗;豺狼虽羸,却可以环伺群攻。即使再先进、再强大的超前战舰,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也只能沦为被群殴的沉沙炮灰。

    基于这些原因,吴晚荣给出的最终评价是,琼州的造船业目前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来看,尚不足为虑。

    那,皇帝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他从以上的所述中,大致总结出了两条结论。

    第一,琼州的军工确实存在着秘密研发的情况,且还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第二,这项成果虽然斐然,但目前还无法做到真正普及,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只列装这么一艘。

    总体来说,皇帝还是大致认可吴晚荣的观点的。即,琼州军目前尚不足为虑。

    然而,在这话的语境里,却是巧含着另类玄机。

    不足为虑和‘尚’不足为虑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性质上却是完全不同。一个简单的‘尚’字,直接把话音外的隐忧之意很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或许,假以时日,这个尚不足为虑就演变成为虑了。

    “陛下,齐誉志向远大,且手握重兵,绝不可不防。微臣以为,必须要予以相应的政治压制,否则的话,将来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拥兵自重的尾大不掉。”

    “嗯……此事容朕再思。”

    说罢了,皇帝便轻轻地拂了拂袖,直接退去了还欲再言的吴晚荣。

    之后,他便陷入到了患得患失的思考之中。

    患得患失?

    差不多是吧!

    通过适才的汇报不难判断出,琼州之地的财政甚是充裕,官府和百姓也尽皆富庶,其军事发展虽未形成尾大之姿,却也隐现出了腾飞之势。

    综合来看,稍加牵制,确有必要。

    还有就是,齐誉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怠政懒政,他如此妄为,也就没有必要再迁就他了。

    嗯,那就敲打他一番!

    正当皇帝想要下达一道申饬性的圣旨展开苛责时,突有一股旧情泛起心头。

    与此同时,往昔发生的一幕,也重现于脑海之间。

    是啥呢?

    不是别的,正是燕王之死时齐誉的忠心护驾!

    当时,若不是他奋不顾身,以死来护,自己早就荣升为是新先帝了。

    这份君臣之情仿若昨日,记忆犹新,至今都没有过一丝淡化。

    想到这儿,皇帝又把适才放出去的申饬之心给收了回来。

    那种念及旧情的感觉,完全跃然于脸上。

    唉……

    既然不忍心作出斥责,那又该如何处置是好?

    怀着这份淡淡忧心,皇帝蹙着眉头走去了皇后的寝室。

    似乎是养成了习惯,每当遇到犹豫不决或者是烦心的事情,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她那儿去。

    而今天的苏皇后,也和平日里大为不同,脸上同现着若有所思的忧忧神色。

    哦?这是为何?

    因为,她无意间听到了一个令她‘心痒痒’的好消息。

    说,故交姐妹殷桃,已携齐誉之子来京奔丧。目前,正安住在齐家于京城的那处宅院里。

    对于她为何不住殷家而反住齐家,那个细心的上报者是这样说的。

    经殷家的管家殷寿证实,殷桃现在已经嫁给了齐誉为妾,所以她在回京后,宜居住在夫家而不宜娘家留宿,免得嫂嫂心生成见。

    此乃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

    皇后听后却是一怔:他们成亲了?

    但几息时间过后,她便幽幽窃喜起来。

    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两个人的结合对自己都是有利无害。

    殷桃本就是自己的义妹,如今嫁进了齐家,也就自然而然拉近了自己与齐家的关系。可以说,即使他齐誉想和自己划清界限、撇清关系,怕也是没那么容易了。

    而未来立储时的相帮,应该差不离。

    关系越近,他就越难拒绝。

    这确实是件好事情,但却不是令让她心痒痒的真正原因,她所盯着的,乃是齐誉的儿子齐霄。

    如果说,能寻个什么富丽堂皇的理由把他给留在京城,那就等同于拿住了齐誉的七寸,关键时刻可以召之即来。

    如此良机,绝不可错失。

    可是,要寻个什么理由为好呢?

    很快,苏皇后便琢磨出了能够行得通的上好计策。

    齐霄和自己的小皇子年龄相仿,既如此,何不召他入宫做个伴读的小臣子呢?

    这样的操作,既能避开惹人敏感的质子之嫌,还能趁机拉近下一代的友谊,可谓是一举两得。倘若彼此真变成了实质性的通家之好,以后还有什么可龃龉的呢?

    在外人看来,给皇子做伴读可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逆天好机缘。

    假设,所伴的那位皇子日后被立为了太子,那作为总角之交的伴读不就跟着水涨船高了吗?

    所以,这是一份难得的美差,即使齐誉公开质问,也说不出什么膈应话来。

    “去传本宫懿旨,唤命妇齐殷氏择日来见,叙旧家常。”

    “喏!”

    说罢后,苏皇后嘴角一勾,露出了一抹耐人寻味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