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84章:扩军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邺余字数:5559更新时间:24/01/26 18:11:13
    贞元二十五年五月初一,刊登了《谈民富国强十策》的邸报已经在送往天下各处的路上了,而与此同时,朝廷还加大了对贪官污吏的查处力度。

    又加大了文举和武举的进士名额,从此之后,科举考试就真的定下了文举和武举,同样,文举和武举都有状元,也有同赐进士身价。

    也破格提拔了一些官员,直接任用了一些名士。

    总之,在建立安西都护府之后,在锦衣卫以京师为中心四处编制一张网,加大力度对各地各个阶层的官员进行了调查,也暗中收取举报信等等方式,查处一批贪官污吏,大乾现在是真的缺读书人。

    萧奕提拔了不少寒门士子,然后又任用那些世家子弟去地方上执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读书人就这么多,还有不少,没什么能力,完全就是一个书呆子。

    上任之后没过多久,就把地方上治理的一塌糊涂。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封禁必考?

    其实这也是筛选人才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

    而现在,实在是太缺人了,只能是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遛遛再说。

    能力不足,那就直接换人。

    能力比较强,那就直接提拔。

    韩世重在安西都护府、姚崇在河东路、狄青在安北都护府、辛弃疾在晋阳、王介甫在在陇右道。

    在这之后,修了《西夏史》之后的魏元忠和虞允文也会去安西都护府。

    这样一来,安西都护府也就算是有了能臣坐镇,魏元忠和虞允文负责文臣和内政,韩世重负责武将和边关防御,以及内部稳定。

    娄师德进入了吏部,要负责勋封。

    也就是以后,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这两个地方的武将、官吏等升官加爵,都要通过娄师德之手。

    至于说政治方案会不会产生问题。

    须知道,政治方案毕竟只是政治方案,哪怕一个政治方案它看起来很好、听起来很好,但实际操作中依然很可能会变得不好,甚至于祸国殃民。

    但是还是那句话,就因为前路未知,就不摸着石头过河,就要墨守成规,就要贪图享乐了吗?

    萧奕可是喊出了要为万世开太平,那这个太平,就不是休养生息,等着盛世的到来。

    废丞相、立新学、施新政、平西夏,建锦衣卫监察百官,这些改革也都是有着很大的成效。

    锦衣卫整治贪官污吏的行动,可是让天下人都叫好呢。

    萧奕从没有把锦衣卫当做是自己手中的刀,想要杀谁就杀谁。

    锦衣卫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但是现阶段而言,这把剑,用处非常大。

    等到以后,想办法约束锦衣卫的职权,来一个三权分立。

    时间来到五月中旬,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

    这一日刚过早间,监国太子萧奕例行在东院这里射完箭、练了三尖两刃刀长刀刀术以后,微微出汗,却并没有着急往东院浴池那边过去,而是转向西苑的杏冈稍歇。

    而甫一登上杏冈,刚在冈上的茅亭中坐下,陆冲便率一队东宫卫率护着怀吉太监将数十个密札盒子给堆到了萧奕身侧,然后还有人立即在亭内布置起了笔墨。

    萧奕见状一时摇头苦笑:“本就是想躲一躲这些札子的,却不想在这里也躲不掉。”

    陆冲闻言当然尴尬,却又只能小心问询:“臣惶恐,要不要将密札放回石亭?”

    “不必了。”萧奕摇头以对,一面去拿笔,一面朝陆冲伸手示意。

    “本就是孤定下的规矩,还是遵守为好。”

    见到太子殿下示意,其余人等包括陆冲在内的许多人一起后撤数步,唯独怀吉太监立即亲手拆封起了密札盒子,将其中密札交予萧奕来看。

    而萧奕也就当场在那些密札上回复、批示起来。

    既然是密札,又是这么早就送过来,那自然是比较急,也比较重大的事情。

    不过,今年这上半年以来,除了一个刘柱和赵玄甲的谋逆,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儿。

    而这两个人的谋逆,并不像是董琢和袁邵,还有李原那般,很快就得到了平定。

    一个是因为禁军这边连番作战,确实十分辛苦,上上下下都有一些喘不过来气。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安西都护府和赵刘两个逆贼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取舍。

    安西都护府对于大乾来说,自然是更为重要。

    赵刘两个逆贼,一开始被萧政打的接连败仗,如今又没能攻克京师,失去了先机,已经不成气候。

    岳红翎只是带了两个军,再加上一个安梓钧的骁卫大军,就能够挡住赵刘二人。

    时不时会有战报传来。

    这密札上面就有不少邀功的。

    一个是为禁军抵挡赵刘连个逆贼的,也有是十几个被启用的官员,治理安西、安北两地的。

    还有一个,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到了小幅度扩军这个举措上,这是一件比较简单、而且已经有了成熟条件,同时牵扯利益极多的事情。

    于是乎,这密札也好,奏疏也罢,真的是纷纷而来,而且内容五花八门。

    如禁军好几个武将,多是上书说本部所驻地方如何要害,当面之敌如何强盛,本部兵力如何捉襟见肘的,与此同时,偏偏他们本部兵马以往又多么多么能打,多么多么以少当多,功勋多么多么卓著……总之一句话,这是想为本部争取扩军员额。

    这其中有趣的是,武将们在争取各部员额的同时,总是不忘给自己的对手使绊子,有意无意、暗示明示其他各家的部队多么多么无能。

    但文臣们却几乎立场一致,而且格外团结。

    他们表示地方上的治安已经回归了正轨,衙门有着衙役,地方上还有厢兵守备,没必要再驻扎一些禁军。

    这些禁军到来之后,还和厢军有了争执,更加不利于地方上的治理。

    还有就是地方上的粮食并不充足,还要担任禁军一部分粮草,实在是不堪重负。

    很明显,这时候,竟然出现了文官和武将的对立。

    出现这种情况也很简单,那就是文臣们现在晋升比较难了,很多闲职都被撤销了,实现了层级管理和晋升制度,享受的待遇也不再像是以前那样,挂一些闲职,就能吃好几份俸禄。

    当然,现在的俸禄其实也很不错,提升了很多。

    只不过,人心总是得不到满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这一年多以来,战争很多,武将们提升的很快,再来几场,岳红翎这样的武将就能晋升到国公之位,再往上,那就是郡王了。

    也就是说,以后的岳家可能会出现两个郡王。

    当然,岳山只有岳红翎这一个女儿,岳山又没有收义子,他那永安郡王的爵位,恐怕也不会传下去。

    总的来说,武将们晋升的比较快,甚至是可能到封王的那一步。

    让文官们多少有一些忌惮,同时,也是受到了某人的指点,故意搞对立的。

    不然,武将们赢一场,就升一次,没了人打压,必定是骄傲自大。

    用了早膳之后,萧奕召见了郭子仪,继续询问扩军之事。

    郭子仪拱手相对:“殿下……其一,扩军在陆上还是水上?扩在陆上,则方便于镇守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也能进一步进军汉中,掌控蜀中之地;扩在水上,则方便海商远航,以后也可从渤海直捣黄龙。”

    “其二,扩骑还是扩步,骑者在于攻,步者在于守。”

    “其三,京北还是关西,重兵在关西则在于取蜀中,在关北则是可以防御蒙元。”

    “其四,用老将还是从下边提拔……而提拔后的空缺,是用更基层的禁军军官还是用武举进士补充?”

    萧奕思考了一番,开口道:“水路都要扩军,海商的利益,你也看到了,随着商船越来越多,航行的越来越远,就需要水师水军的护航,这护航也可让海商多交一个护航费用,这样一来,也能给水师补充一点儿军饷,也能让大乾海商们得以安全。”

    “陆上的话,自然还是骑兵,有了安西都护府,今年秋天之后,应该能有一批战马。”

    “骑兵善于冲锋,且行军速度也更快一些,灵活度比较高。”

    “和蒙元的对决,最后还是要以骑兵为主,以骑战骑,再加上火炮,足以。”

    “扩军之地就在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吧,相当于是直接把大乾禁军安排在了蒙元两边,这般威慑,蒙元没有一个万全之策,是不会轻易南下,也就能形成一个牵制。”

    “蜀中之地自然是要收回来,那等天府之都,岂能一直在贼寇之手?”

    “至于军官,自然是从下面提拔,就从禁军中选些有战功的提拔起来,而提拔后的基层空缺,要从武举中优先补上。”

    郭子仪躬身道:“喏。”

    郭子仪退下之后,萧奕又找来了王忠思,这位殿前司指挥使,也是受到过岳山指点的人。

    问了同样的问题。

    王忠思的回答也是差不多。

    再然后,萧奕亲自动身,去了永安郡王府。

    亲自拜访永安郡王岳山。

    询问这之后的扩军事宜,还有大乾今后的军事布局。

    萧奕知道自己就算是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可是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知识面也并不是那么的广阔,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善言纳谏也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有的技能。

    岳山这位大乾军神可不是浪得虚名。

    同样,岳山也给出了他的答案。

    综合下来之后,萧奕也就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

    ……

    “大帅。”

    “不必多礼,你竟已从汉中归来了,可为殿下将事情办妥?”

    徐元庶道:“已经办妥。”

    徐元庶当初随着萧奕在凤凰岭一战,充当了一次军师,也确实有些才能。

    这一次,又被安排在岳红翎身边。

    因为大乾禁军征战西夏的时候,损耗还是有一些大的。

    辛弃疾和狄青这两军,又在北地镇守,只有龙卫军的精锐和羽林军。

    再加上安梓钧的骁卫军,加起来也不过是十一二万的兵马。

    反观刘柱和赵玄甲,他们的兵马还是比较强的。

    一个蜀中、一个荆州,这都是富裕之地,不缺粮食,也就能够养得起十几万的大军。

    若不是萧政出手,打的刘柱和赵玄甲的联军败退,损耗非常大。

    这一次,岳红翎和安梓钧恐怕不会轻易就拦住了赵玄甲和刘柱。

    岳红翎听着徐元庶的回报,道:“张鲁这人真的肯出手相帮?”

    “是,他说是为了国家大义。”

    “假的,刘柱为汉中太守,为了能够掌控汉中,把张鲁这个汉中最大的世家给排挤出去了。”

    “这就相当于是仇人。”

    徐元庶道:“大帅,如今大乾越强大,蜀中的那些世家也就越发坐不住了。”

    “以前还想要混一个从龙之功,如今眼看着刘柱不可能成势,自然有心想要保命。”

    “嗯。”

    “随便吧。”岳红翎并不太关心汉中的世家如何当一个墙头草,想了想,沉吟道:“刘柱和赵玄甲的这个联军也并非是牢不可破,特别是现在,都想要保命。”

    “逼迫的太紧了,可能反而让他们拧成了一股绳。”

    “不如这般僵持,让他们自己先乱起来。”

    徐元庶拱手道:“大帅所言极是,特别是汉中的世家们已经不安分,刘柱后方不稳,必定要遭受反噬。”

    “刘柱一旦撤了,赵玄甲就是独木难支。”

    岳红翎点点头,深以为然。

    因为蜀中的地理位置,以至于朝廷对于蜀中的掌控还是比较薄弱的。

    等到了李林甫把控朝廷之后,刘柱彻底掌控整个蜀中。

    朝廷也没有安排什么人私下里去联系蜀中的官员,或者是蜀中的那些世家大族。

    就是这官员的任免,也都已经有刘柱做主了。

    朝廷的官员到了蜀中,大部分都是半路上就遇到了山贼、马匪什么的。

    以至于后来,都没人敢去蜀中。

    而现在,徐元庶能去蜀中,能够联系上那些世家大族之人,还是因为东厂的探子在前面已经探查到了一些路。

    自从东厂建立起来之后,萧奕就有意让三宝太监多关注于蜀中、荆州等地,特别是五个亲王身边要有探子,几个太守的身边同样也要有,能安排就安排,不能安排,也要尽力知道他们的动向。

    不过几日。

    刘柱就得到了消息,蜀中产生了内乱。

    张鲁、刘璋、薛举等联合起来反叛,打着镇压刘贼的口号,攻打汉中。

    汉中守将魏延以快人快马禀报,请求刘柱能够回援。

    “赵老弟,大乾气数未尽呐!”

    得到消息的时候,刘柱和赵玄甲正在一起,讨论如何攻破岳红翎和安梓钧的禁军,从而一起兵临京师。

    还是说,直接放出消息,要遵从燕王殿下,以他的名号,逼迫他一起起事。

    当不了皇帝,那只能是保命了。

    燕王殿下可能在事后也不会放过他们,但是,在成事之前,燕王肯定还是要依仗他们。

    没有想到,他们两人还没做出一个决策,蜀中就先乱了。

    这一乱。

    刘柱自然要回去主持大局。

    蜀中乃是他的大后方,没了蜀中,他以后也就没了落脚之地,犹如丧家之犬。

    赵玄甲自然也没办法阻拦刘柱。

    到了现在。

    其实他们谋反不谋反,区别也都不大。

    都是一个死。

    谁能想到,大乾还能出现监国太子萧奕这样的人物呢?

    气数未尽。

    当真是气数未尽啊!

    早知道如此,当初就老老实实当个太守,等待着监国太子一鸣惊人。

    说不定,以后还能加封为大乾的王。

    如今却要当一个丧家之犬。

    为今之计,也只能是退守荆州。

    刘柱撤退,他自然是独木难支,不可能还拼死挡在这关口,以一己之力拦着岳红翎。

    这不太现实。

    五月初五。

    也就是端午节这一天。

    刘柱带着马超和李严后撤,回到蜀中平叛。

    然而,岳红翎却紧追不舍。

    赵玄甲也是一样,带着石守信等后撤到荆州,却被安梓钧紧追不放。

    与此同时。

    大乾禁军的扩军也在同步进行。

    被刘柱和赵玄甲扰乱了的地方,也都恢复了生计。

    这些地方也需要有些才能得官吏去治理,不然,也可能依然还是以前那老样子。

    萧奕对着地图看了很久,以大乾现在的局势来看,看起来压力很大,其实也很明了。

    他亲征蒙元,萧政亲征北燕。

    但是在这个前提下,那就是解决大乾国内的所有不安稳因素。

    然而,又是刘柱、又是赵玄甲,还有宁王、晋王、康王这些亲王,他们看起来人畜无害,可几个太守的反叛,都有着他们的影子。

    可见,形势绝没有这么顺利。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的掌控,也没有说那么的强。

    安西都护府还好,李乾顺的逃亡,对于党项人、西夏百姓来说,都是耻辱,是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而大乾现在的仁政,绝对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还有一个就是蕃骑被充入了禁军之中,就算是有人有心想要反抗,他的手中也没有强大的兵力。

    只有一个安北都护府,到现在还是一个累赘。

    这本来就是蒙元和北燕丢给大乾的一个累赘,为了大义,萧奕又不能不要。

    只有把安北都护府治理的好了,才能给蒙元和北燕的百姓留下一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