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95章:户部算出来的一笔账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邺余字数:4436更新时间:24/01/26 18:11:13
    金秋九月,雨后初晴,乡野之间此时大概还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大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在这个季节里,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和湛蓝,阳光明媚而不炎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田野里稻谷呈现出金黄色的色彩,像一片片金色的地毯铺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安西都护府、河东道、陇右道、剑南道、山南道,良田不少,除了刚刚收复的剑南道和山南道之外,安西都护府、河东道和陇右道都有大面积开荒春耕,所以粮食产量增加不少。

    在收复了山南道之后,萧奕也有过下令,大力开荒。

    首先就是奴籍脱户籍比以前容易了很多,只要是给家主一定的钱财,就可以顺利脱籍,脱籍之后就可以去山南道落户,参与开荒。

    华清池的池水清澈见底,蓝色的天空和白云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大乾现在的形式似乎都在向着最好的繁荣富强所奔赴,但是,也就在这时候,监国太子萧奕再度收到了一明一暗两个坏消息。

    别看荆州刚刚收复,丰收的季节马上到来。

    表面上,也都是风平浪静。

    五道两府的百姓也都安居乐业。

    却也有着坏消息。

    明面上,自然是蒙元,铁木真完成了西征。

    对。

    在草盛马肥之际,铁木真派遣了忽必烈西征察哈汗,为蒙元夺得了更大的牧场,拥有了更多的战马。

    第二个,则是户部尚书戴光终于给监国太子萧奕递交了一个大略的财政条陈,户部比照着人口,以贞元二十年的各项税收数据为参考,按照之前几年中央财政恢复的速度。

    大约给出了一个细细说起来极为复杂,但总结起来却也格外简单的结论。

    假设以三年为期,也就是在贞元二十八年北伐来算,朝廷将最少有六千万贯军资和数百万石粮草的缺口。

    而如果是五年,那理论上或许还可以完成北伐的充足准备。

    看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但是这两项数据却是两座大山一样。

    以大乾现在五道两府的综合发展速度来看,最起码,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北伐的军事辎重积累。

    若是能加上淮南道、江南道这些,则是足够的,可是,六部九卿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子和燕王殿下是有过约定的。

    相忍为国。

    为了大乾,也只能是如此。

    难道说,大敌当前,还要先内讧不成?

    内讧是不可能内讧的。

    蒙元和北燕这两个蛮族大国在北地虎视眈眈,他们却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岂不是给了蒙元和北燕踏平中原的机会?

    所以说,萧奕和萧政两人的这个约定,大臣们不仅支持,还非常佩服。

    五道两府,其实真正能够向朝廷供给的也就只有四道一府,河东道、陇右道、剑南道、山南道、安西都护府。

    京畿路就别想了,长安周边,再加上洛阳南北,这些地方并不太适合耕种。

    安北都护府就别想了,到现在,还要朝廷运送一些粮食去以作安抚民心呢。

    安北都护府最大的作用,那就是养马。

    和安西都护府一起为大乾养出优质的战马,同时,还要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燕王。

    自然也是为了相忍为国。

    因为监国太子萧奕发展海商,那自然就需要江东之地,需要东海之滨的码头。

    两人现在是互帮互助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类似的细节在这个户部条陈里还有很多。

    比如陇右道金城郡等地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减少了,比如河东道的西北之地也是一样,比如剑南道的每年可能会出现旱涝灾害,比如山南道往后开垦开荒的速度,以及开荒之后的可能收成等等计算。

    种种记录五花八门,让萧奕大开眼界。

    总之,戴光这位户部尚书也没有辜负监国太子萧奕的期望和宠信,一手提拔起来之后,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听闻,每天都要在官署忙到日落西山。

    而很显然,户部尚书戴光的这一份奏章,提出了这两项巨大的数据,以及各种预算计算结果等,一看就是有备而来的。

    六部这边也很清楚,内忧外患,如今内忧已经得到了控制,那就是外患了。

    三年的时间,要在蒙元三年之内不会南下的情况下,完成扩军百万的计划,与此同时,还要完成积累三千万贯钱财的财富积累,以及百万石粮食的储存。

    且,只多不少。

    有着这两个坏消息摆在这里,本来收复了荆州的美好心情也都被破坏了。

    萧奕的脑子里面倒是冒出了很多刺激消费、刺激经济、鼓励发展等等的策略。

    可是真要是实施起来,其实也比较麻烦。

    毕竟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时代的发展不同,人的认知不同,百姓们的消费观念不同,那都是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大乾其实还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封建王朝社会。

    谈什么经济发展?

    怎么发展?

    房地产?

    就现在这个阶段,京师之地确实是房价很高,像是娄师德这样的人,即将要成为一方大员的官员,竟然还要住在廨舍,也就是官方的公租房之中。

    京师之地自然是寸土寸金。

    可是出了京师呢?

    有钱的自然是七进七出的大院,没有钱的,那自然是茅草房一个。

    可真要是修建更好的院落,更好的房子,卖给谁?

    卖给商贾?

    士农工商,商人敢住上那么好的房子吗?

    须知道,每一个商号的背后,都有着手眼通天的人。

    就比如这秦家,背后就站着监国太子萧奕。

    但是也不能说,因为难做,那就不做了。

    萧奕还是表示,两手抓,一个内销,一个外销。

    如今,海商已经发展起来了,出海北上高丽、北燕,往东去东瀛。

    然后就是南海的琼州码头,往越南、身毒等地探索。

    只是相对来说,还是东瀛离得比较近,而且,东瀛那边的白银非常多,自然是海商的首选之地。

    至于南海的琼州码头,到现在也只是才起步。

    因为远啊。

    不仅仅是出海比较远,就是这回到内陆也是一样,从琼州到广州,再到江夏,要么水路、要么陆路到达京师,单程最短都要个把月的时间。

    广州这边属于岭南道,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但是萧奕知道,岭南道这边其实非常适合耕种,适合人居住,相比较北地的贫寒,岭南道这边真的是一个物产丰富之地,是一个大粮仓。

    所以,总的来说,海商的发展现阶段的收益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可观,不过,最起码也比大部分的生意好多了,越来越多的商贾参与到海商之中。

    出海的货物也越来越多,得到的白银也越来越多。

    但是,海商的交易总是延后,一个是货物的运输,要从全国各地到达码头,再从码头出海。

    这时候的船只还是帆船,最大的舰船也就是龙舟,在大海之上,也会容易被暴风雨吹翻。

    而且,东海之地的暴风时间比较长,比如五月初开始,到七月底,都不适合出海。

    一旦遇上暴风雨,整个船队都可能葬身海上。

    损失是绝对大的。

    有一些商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望而却步。

    一旦他的货船翻了,那就是打了水漂,一船的货物不说,还要赔偿船员的抚恤金等。

    大开海路,倾销商品,搞经济殖民,不是不能搞,但要讲方法,讲时间。

    不过,只以北伐而论,若海上暂且不能作为外挂,又该怎么捞钱呢?

    不过嘛,大约十来日后,时间来到十月初,高丽使节李中在、东瀛使节德川孝室,跟随着大乾的海商的队伍,一起抵达了京师。

    于是,京师就更加热闹起来了,百姓们也是第一次见到高丽、东瀛的特产、外加几十万贯的银钱从东门进入,过了坊街,到达朱雀街,于殿前司的护送之下,到达了皇城外。

    可以说,现在京师的不少百姓,还不知道这高丽和东瀛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有人说了,他们的脑海里面还是一片混沌。

    东海?

    东海又在什么地方。

    除非是有人描绘出来当初邸报上面报道出来的寰宇图,指着地图一一给他讲解,他才能有一点了解吧。

    再说高丽和东瀛的使臣,前者对大乾有过了解,也有来过京师,后者只是听闻,却很少踏上东土大陆。

    可以说,德川孝室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特别是这一路走来,他只觉得东土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他已经无法想象的地步,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等到了京师。

    见到了大乾最为繁华的帝都,只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犹如蚂蚁一样的存在。

    原来,东土这边竟然有如此强大的一个上国存在,原来,传言中的天朝上国,是这样的!

    抵达鸿胪寺的礼宾院,不过一会儿,鸿胪寺卿耿南仲就带着人,正式接洽两国使者。

    高丽的使臣明显表现的比较好,因为北燕的关系,他们也早早开始学习中原汉语,还有中原的礼仪。

    从他躬身拱手施礼,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反观东瀛那边,见到锦衣官袍的耿南仲,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耿南仲微微一怔,心中顿时对高丽和东瀛两国有了一个认识。

    其实真要是说起来。

    高丽和东瀛其实以前也有派遣使者前来大乾,第一次是太宗时期,后来,因为北燕的存在,高丽那边压力更大,几乎是要面临灭国的危险。

    要不是大乾从中调和,高丽真的就被北燕给拿下了。

    毕竟,北燕是北地四番邦之中实力非常强的存在,怎么可能容忍高丽这个弹丸之地在自己的旁边?

    至于东瀛也有遣乾使,也有把大乾的一些情况传回去,只是因为这海上的凶险,一来一回,那都是艰难万险。

    所以来往远远不如高丽,也就显得有一些井底之蛙了。

    再加上,东瀛这些年,也都是内乱不断,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

    这一次,也是因为大乾的海商一次比一次多,货物一次比一次丰富。

    东瀛好几个大幕府都想要和大乾做生意,想要获得更多的物资。

    德川孝室就是德川幕府的人,是德川家盛派来接触大乾,想要大乾往后的货物,都停靠在他的地盘上,由他们家帮忙进行销售。

    “拜见天使。”

    高丽使臣的话,自然是顺溜很多。

    东瀛使者的话,自然是带着很重的口音,却也能听清楚。

    好在,耿南仲已经安排了翻译员在旁边,可以顺利进行交流,也好向他们表达大乾的态度。

    如今,从上到下都有一个目标。

    挣钱。

    一年一千万。

    三年三千万。

    蒙元随时都可能南下,大战随时都可能开启。

    他们必须要尽快完成物资积累,好时刻应对蒙元南下,入侵中原。

    ……

    “他们是这么说的?”坐在院中晒太阳的萧奕若有所思。

    耿南仲躬身道:“是。”

    萧奕笑着道:“卿这一次,算是立功了,高丽和东瀛的情况确实不一样,一个早就和大乾有过来往,也知晓大乾的一些情况,从他说一口汉语就知道。”

    “东瀛那边嘛,现在很多地方可能还处在一个原始时期呢。”

    “不过,东瀛的白银很多,孤说过,东瀛可能有不少银矿,要是能够发现,并且合作开发,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不过,海商通航确实比较麻烦,必须要打造出来更加高端的舰船,保证能够抵抗暴风雨,也能够拥有战斗力,不惧海上的海贼。”

    “这样一来,一年一千万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耿南仲连忙躬身道:“臣也是做了力所能及之事,大乾如今正是面临一场巨大变革之际,臣虽没什么大的能力,但是若是能够为了大乾而出一份力气,臣自是肝脑涂地。”

    瞄了一眼坐在那里的监国太子,耿南仲犹豫了一下,咽了下口水,眼神坚定,开口道:“臣有一策,可以为国添财。”

    萧奕一听,来了兴趣,道:“说说。”

    耿南仲连忙道:“殿下,可以加税!加商税!”

    此言一出,萧奕微微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