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朱祁钰稳坐钓鱼台 周皇后策划大清洗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西宫娘娘玉灵月字数:2383更新时间:24/02/13 15:22:47
朱祁钰悠哉悠哉地吃过午饭,便又要搂着宠妃们睡觉。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今天不出去理政了?”
朱祁钰摇摇头:“不出去了,歇三天。大后天再继续接见新科进士,今天下午咱们去钓鱼。”
“恭让皇帝、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全都重病,城里怕是已经炸开锅了,夫君真不用去把控一下朝局动向?”
朱祁钰满不在乎地笑道:“这还需要出去看吗,我就躺在床上都能知道,文武百官早就骂翻天了。指责我的奏本,此时已经如雪花一般飘进了凤阁,就等着给我一个下马威呢。”
“那怎么办?”
“凉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我也不在乎。弄不好啊,还有会一大批新科进士被人利用,涉入其中。
我们在家里玩上三天,足够这次事件充分发酵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咱就作为一个旁观者,慢慢看吧。”
……
朱祁钰稳坐钓鱼台的同时,北京城中却已经炸开了锅。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恭让皇帝一家重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东厂、锦衣卫、顺天府、五城兵马司全部按兵不动,对坊间传言没有任何干预。
文武百官尽皆鼓舞而动,大展文才,写出了一道道引经据典、指桑骂槐的奏本。
大部分官员倒也未必有多么热爱恭让皇帝,只不过‘文人风骨’作祟而已。
再说法不责众,反正又不用承担后果。
皇帝倒是敢把内廷宫人集体杖毙,但是文武百官数百号人上书,皇帝还敢把大家都打死不成?
宫人属于奴隶,大臣可不是。
上书的大臣里,礼部的人最多,六科次之,翰林院再次之。
因为王文的强势,都察院上书的人反而是最少的。
礼部右侍郎邹干,是这次集体上书运动的领袖。
邹干之前是兵部郎中,极受兵部尚书于谦器重。
只是好景不长,于谦被调往南京,而邹干则被明升暗降,去礼部做了侍郎。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胡濙都是礼部尚书。在此期间,礼部在立后、移宫等问题上多次触怒皇帝,皇帝对礼部的厌弃几乎就是不加掩饰的。
所以现在大家终于抓到了皇帝的‘切实把柄’,礼部众人是跳的最欢的。
而新科进士之中,已经有六人先后上书,对当今天子进行讽谏。
林孔滋、欧阳熙、俞钦、郑纮、阳显嘉、胡炼,这是太子重病后,第二天便上书的六位新科进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恐怕还会继续增加。
外朝的大臣们只是上上奏本,阴阳怪气地嘲讽一番。
内廷的斗争,可就激烈的多了。
首先,是金英、兴安、陈祥等人,重新抖了起来。
阮浪、陈勉等大太监也纷纷向金英、兴安靠拢。
在王振刚死那段时间,金英是内廷头号大太监,兴安是内廷第二号大太监。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说内廷的诸多大太监本就不服王诚、舒良、王勤、张永这四個毛头小太监。
如今有了机会,肯定要试探试探皇帝的底线。
反正皇帝也不可能将数名大太监集体杖毙。
女人们的诉求,那就更多了。
钱皇后希望能让自己重掌后宫,万宸妃支持钱皇后重掌后宫。
周皇后希望将坤宁宫的太监宫女全部杖毙,并将恭让皇帝所有嫔妃统统迁入南宫。
孙太后则希望解除自己的禁足,重掌内廷大权。
恭让皇帝的寝宫之中,孙太后、钱皇后、周皇后、万宸妃坐在一起,各自打着机锋。
只听周皇后率先向孙太后请示:“母后,儿臣以为,还是陛下身边侍候的人太少,又都不贴心,才给了宵小之辈可乘之机。
与其靠着那些着三不着两的太监宫女,不如将姐妹们全部迁入南宫,一来姐妹们知根知底,可以就近照顾陛下;二来,姐妹们也可以齐心协力,共同监察着宫女太监。”
孙太后自然知道周皇后安的什么心,所以并不肯轻易表态,只是扭头看向钱皇后,询问其意见。
钱皇后对此有些不理解,首先将嫔妃们全部迁入南宫,钱皇后肯定是乐意的。因为这样一来,自己便管着恭让皇帝的全部后宫,周皇后远在坤宁宫,从此鞭长莫及。
其次,不好的一面,就是周皇后和皇太子的独立性从此大大增强,便很难再被别人动手脚了。
钱皇后犹豫了半晌,方才回道:“还是由母后决断吧,儿臣只管听命就是。”
这里没有万宸妃说话的份,便也没人再问她了。
孙太后也有些迟疑,这时候周皇后却补充道:“母后,等将姐妹们全部迁入南宫,工匠们方好入驻。
母后现在居住的英华殿实在太窄小了,原来的仁寿宫区域只烧毁了一小部分。
儿臣以为不如在原来的仁寿宫基础上,为母后重建一座寝宫。那里离南宫也近,离内阁也近,远比英华殿方便多了。”
听到这话,孙太后再也不犹豫了。英华殿位于紫禁城最西北角上,又窄又小,傻子才想住在那里呢。
而位于乾清宫东侧的仁寿宫,倒还真是个好地方。以后再来南宫,也方便多了。
见孙太后点头同意,周皇后继续说道:“南宫的宫人们固然要全部换掉,儿臣宫中的宫人,肩负照顾皇太子的重担,也需要得力之人才行。
如今皇太子重病,跟这些宫人的玩忽职守脱不了干系。儿臣希望能将这些宫人全部换掉,再重选一批。”
孙太后闻言,连连点头:“不仅坤宁宫的宫人要全部换掉,就连我宫里那些人,也要清理一遍。不然到时候咱们一家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宫女好说,从宫外重选一批就是了。只是眼下需要这么多太监,从哪里来呢。
已经入宫的,很可能已经被人收买过了,靠不住。
从宫外招收吧,皇帝之前又下了明旨,不得再随意阉割净身。所以我们报上去,皇帝未必会批准的。”
孙太后笑道:“之前宁阳侯在东南平定民变时,进献了一百余名小太监。靖远伯在平定苗乱时,同样进献了一百余人。
两批小太监,加在一起,大概有三百人。
我记得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了惜薪司和钟鼓司。
在惜薪司、钟鼓司当差,那都属于虐待了。这些小太监不会感恩于皇帝的。
所以咱们不如将他们全部要过来,接近三百人,整好够咱们用了。”
周皇后连忙奉承道:“还是母后圣明,儿臣怎么就没想到呢。那儿臣现在就写奏本,报请皇帝批准?”
孙太后笑道:“你转述,让金英以司礼监秉笔的名义上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