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赵固的犹豫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倚夜听雨字数:4433更新时间:24/02/13 17:13:37
    从来没有这般富裕过的桓宣,带着几分迷茫的便给士卒们分发物资。

    对比起他对这些事务不熟悉,战卒们领物资领取的相当从容,显然早就熟悉了。

    不过,李矩与桓宣对战卒算不上非常熟悉,但当初跟随自己投降的将领,倒加入其中。

    在一起救助过兖州后,大家也算一起出过任务,但即使如此,这次出征居然能调度这么多资源,还是让李矩与桓宣感觉到惊叹。

    正常来说,将领带领算不得多么熟悉的军队,想快速磨合好实际上是比较麻烦的。

    毕竟想统兵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让士卒对你服气,否则对你的命令阳奉阴违,那你想指挥这士卒就会非常麻烦。

    但眼前这些战卒,虽然也未必多么信服自己,但对自己下达的命令却也不敢阳奉阴违,甚至自己指挥起来也很顺利,这就让李矩发现了军队中的军史作用。

    因为军史无权参与战术指挥,但因为负责军事记录,以及擅长管理与安抚士卒,这就让军史在军队中的地位很超然。

    同时他们会协调将领下达的各种命令,在整个军队中起到非常好的润滑剂,当然有时候的军史则起到律法官的作用。

    总而言之,军史虽并不直接参与战术指挥,但军队中很多文职职业由他们承担。

    李矩作为降将,对军队的规矩不敢有任何怠慢,不但自己对军史尊重,同时也让跟随自己的旧部收敛些流民脾气,对军史们要多多尊重。

    当然,如果李矩的旧将得罪了军史,军史们一般上也就以军规军纪喝止,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旧将还不遵守军纪军规,那军史们也不会硬碰硬。

    因为军史会把他的表现记录下来,上报上去后,便会派人下来查证,若所言属实,基本上那些旧将就会从军队中踢出去,新的将领便是会补偿进来。

    毕竟战卒在刘泰的军队中的地位太特殊了,伱不想要干,有得是人想要干,更不要说多少也是个屯长或曲长,下面有多少人等着位置升迁呢!

    不管怎么说,因为有军史体系的原因,这让李矩想接手士卒,不需要像旧体系那般麻烦。

    要么就是本领非凡,带着军队打几场胜仗,军队的凝聚力自然来了。

    要么就是寻常老将,靠时间慢慢磨,把看中的人提拔到相应位置,从而如臂使指。

    现在,李矩指挥起这支军队来,还是相当顺畅,李矩也或多或少看出来了,刘泰打造出来的这体系,好像士卒的归属感并不是在将领的身上,而是在一个个军史身上。

    因为士卒训练得相当优秀,所以将领好像换了谁,影响都不算太大。

    这也就导致一个将领统领这样的军队,要么这将领极其优秀,完成几次奇迹般的任务,从而让军队上下信服,从而打上自己的印记。

    否则好像只要换个正常将领过来,都能发挥出非常不错的下限来。

    刘泰弄出这个带兵体系来,首先自然想把二战证明过的政委指导员体系在这时代本土化。

    最开始的刘泰又不知道自己有带兵天赋,居然一路就这么顺顺利利的混到大军团指挥。

    原本刘泰的想法只是,自己差点就差点,但自己的士卒要足够优秀,对比起其他名将治军能力也许是S级,但刘泰希望自己的治军能力直接爆表。

    自己不论下达多么离谱的战术命令,麾下士卒听到了命令后就会用命扑出自己的胜利来。

    这就是刘泰建立整个体系的初衷,同时也是最适合大刘泰本人的体系。

    刘泰的战场直觉,加上这由刘泰一手打造的士卒愿意为刘泰赴死的意志,能弥补很多刘泰在战术指挥与战术细节的不完美。

    毕竟有时士卒们愿意为之奋斗的意志,在局部战场上是真的能够创造出奇迹的,尤其刘泰发现战场指挥不动了,直接果断自己带着军队冲一波。

    就这么说吧,如果是那种意志改变物质的世界,那是神来了,刘泰都能杀给全军看。

    但刘泰的这体系丢给其他人后,因为这体系一开始就是用来兜底的,所以任何将领过来,基本上都能发挥出这个体系至少八层的实力。

    因为对这体系来说,将领的主要作用是战术布置与战场指挥,至于士气维护,意志极限什么的,那是军史的事,跟将领没关系。

    但这体系也有易学难精的一面,或者更准确得说,一名将领想要发挥出这个体系的极限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他除了要让他麾下的士卒信服,更是需要让军史认可。

    因为刘泰军队中的军史,往往会出现神狗二象性。

    军法允许他们只要带着自身的军史日记就能逃跑,并且对部队来说,只要他们部队的军史存在就能重建编制,那自然军史到了战局不利时便会脱战,从而影响军队的整体士气。

    但同时,想要让整只军队的士气发挥到最高,就需要军史哪怕被战士按着,但他依旧抄起自己手中竹简便跟着冲锋,甚至冲在最前面,那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提升到极致。

    只不过,能够让士卒为之效死,但同时又让军史真正认可的人实在太少了。

    自然的,想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的可能自然也小了下来。

    只能说,刘泰的这个体系绝大多数时候所能发挥出来的也就只是它的下限能力。

    像李矩掌兵后,何参军主动的参与进来帮助李矩跑清了大大小小的后勤部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史在军队中多多少少兼职后勤的工作,所以李矩掌握起来很顺手。

    不过,这样的军制在李矩与桓宣看来已经是相当的先进了。

    最起码对比起晋廷豪族掌握私兵部曲,晋廷的每一支官方部队或是跟地方强豪,或是跟世家名流或是跟宗室重臣有关系,再看看刘泰的军制,自己一个降兵指挥起来不说行云流水却也算得上是令行禁止。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士卒们的后勤与装备,以及足够保证士卒的战斗力。

    作为一直以来都是跟着流民打交道,跟刘泰交流才勉勉强强挤出钱财来给士卒装备皮甲的李矩来说,这辈子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每名士卒哪怕行军作战居然能吃到肉食,每名士卒居然是拥有鱼鳞甲的甲士,甚至连进攻城池的攻城武器,后方都给你制作成零件,然后送到战场上来。

    李矩实在不知道,自己率领这样的军队去打洛阳,自己怎么输。

    这一刻,不论李矩亦或者桓宣,都充满了绝对自信,前往征伐洛阳。

    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这次就是刘泰给了自己等人机会,若刘泰什么都准备好了,自己都还拿不下洛阳,那自己还不如抹脖子算了。

    而等到了他们做好准备,便过来跟着刘泰告辞,然后出征讨伐洛阳。

    刘泰稍稍询问了一下他们的准备情况,便调度了一千匹的战马给他们,让他们两个分了,作为自己亲卫之用。

    毕竟他们想要骑兵,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但给些战马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亲卫,这点马匹刘泰还是能调度的出来的。

    当然,这也是刘泰原本进攻中原地区,以为自己手上骑兵的战马非常容易成为损耗品。

    毕竟真的发生了战争,对手都是冲着马匹招呼,毕竟射人先射马这一句是战场名言。

    而骑兵若失去马匹,在战场上的确是很危险,但倒也不是必死的。

    毕竟这些骑兵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常人以为的骑兵是失去了马匹以后任人宰割,但实际上的骑兵,那是能打的才有坐骑,弱鸡怎么可能会成为高贵的骑兵。

    所以,实际上骑兵失去了战马,如果没在冲锋时直接死在战马倒下那刻,那骑兵的生存概率反而会有所提升,而刘泰的军队打晋军,骑兵都是赢得多。

    而刘泰进攻荥阳,兖州,豫州与徐州,只有徐州的苟晞真正跟刘泰打过。

    别看刘遐率领重骑兵冲锋时,充满了魄力与强度的美感,但每一次冲锋后,都有士卒与马匹出现非战斗减员,大汉的战马主要便补充在这上面了。

    除了这些以外,实际上今年原本以为会全部打完的战马储备,居然还剩下了不少。

    刘泰以自己马匹现在的成长指数,后年的马匹出栏数量怕是能够到达两万皮的以上。

    毕竟战马的养殖跟很多其他牲畜的养殖也还是一样的,等到养殖的规模到达了一定程度后,都会顺利的指数级增长。

    当然真的说起来,还是自己在幽州尝试的让游牧民族从游牧业向着畜牧业的发展模式的顺利改变,从而让游牧民族牧养牲畜的规模与数量能够顺利的提升,从而反哺了了大汉。

    随着这些年的改革期镇痛开始过去,拥有了更加优良的模式后,这所带来的产量,让这些边疆地区的异族,开始逐渐成为大汉的一员,也为大汉提供自己的生产力。

    “大王为李矩与桓宣倒是准备的妥帖!”褚翜看着刘泰的命令不由感慨说道。

    “战争嘛,多准备一点终归是没错的!”刘泰从容道,“而且,他们到底是晋廷那边过来的降将,若能顺利一个标杆,自然还是树立一个标杆的好。”

    褚翜听到刘泰这话说倒也是认可的点点头,对于刘泰这次让李矩与桓宣率领一万战卒去试着收服洛阳的事,褚翜多少也是支持的。

    毕竟虎牢关一直都是在李矩手里,当初刘曜虽然留下了将领进行接应,但却也从没有想到直接在黄河以北就被刘泰俘虏了。

    褚翜想到这里,目光却是不由向着刘泰看了过去。

    说实话,褚翜作为刘泰的大总管,自然清楚当初的刘泰干掉了石虎与刘曜之后,哪怕有祖逖威胁在侧,但刘泰想要收复关中的实力也是有的,顶多就是这条路子风险高了一点。

    但是以刘泰的带兵能力,褚翜认为刘泰并没有他表现的那么忌惮祖逖。

    真正原因,还是军史与退役士卒不够刘泰一下子囊括整个匈奴汉国的疆域。

    所以刘泰选择只要了黄河以北的土地,宁可稳扎稳打,也绝不一口气把所有土地给鲸吞。

    说实话,褚翜知道,刘泰只要打出大汉的旗帜,并且愿意接纳世家进入基层管理,那绝对不会这般的束手束脚。

    但刘泰选择忍耐了下来,一直到自己手上重新积累了足够的基层管理者,才对中原发动进攻。

    等到中原拿下,这才开始对洛阳发动进攻。

    可以说,这几年的修养,关中中刘曜自称的赵国,自然还没有完全的恢复国力,但也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风雨飘摇。

    羊献容以皇后之身监国,这在乱世中到底是最大弱势,哪怕她的政治手腕高超,顺利完成了赵国内部的政治平衡以期待自己的儿子长大,但也不可避免自己身边开始出现诸侯。

    不论当初刘曜留在洛阳进行看守的李固,亦或者在赵国西边逐渐闹腾起来的陈安,都逐渐成为了现在赵国的心腹之患。

    同时羊献容展现出了她身为羊氏女的能力,她笼络了名将游子远委以重任,借用平定羌族的威势,震慑周围诸侯,同时更是借助刘泰的威势,开始笼络与拉拢陈安和赵国。

    因为羊献容要的不是天下,要得只是一个在乱世中安稳的家。

    结果自己的两任丈夫都靠不住,那就只有自己尽可能的支撑起这样一个家来。

    在这样的政治理念下,她反而果断的减轻徭役与赋税,尽量安抚种族不同的百姓,不说让百姓们信服,但至少不会给自己生乱。

    随着一系列的政策实行下来,原本风雨飘摇的赵国倒安稳得多了。

    而周围诸位也感觉到跟羊献容混着倒还好,甚至也都主动的与羊献容交易。

    因为他们也清楚,要是自己打下了赵国,就必须要面对已有统一势头的刘泰。

    到时候刘泰打自己怎么办,毕竟任何时候作为将领被俘虏多少还有可能被接受,自己换个主公投靠就是了。

    但自己作为一个势力的君主被刘泰打败,那刘泰会接受自己才怪。

    可让他们放弃手中的兵权,去投靠刘泰他们又舍不得手中的权势,所以便决定先这么消耗着,毕竟说不定天下有变呢!

    只不过,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到现在,驻守洛阳的赵固明白,探听到了刘泰让李矩与桓宣出兵洛阳的消息,却也让赵固不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因为赵固明白,是到了自己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本章完)